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納米研究(英文版)》編輯部發(fā)布了第九屆納米研究獎評選結果。憑借在納米材料可控生長、表征和應用等多個納米科學領域做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來自佐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院士成功入選。為表彰在納米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進而推動納米學科發(fā)展的杰出科學家,《納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編委會、清華大學出版社以及施普林格出版社于2013年共同設立了國際性的納米研究獎。候選人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由《納米研究(英文版)》編委會成員進行提名,評獎委員會決定最終人選。
王中林院士
個人介紹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陜西省蒲城縣,國際頂尖納米科學家、物理學家、材料學家、能源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9),歐洲科學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2019),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18),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創(chuàng)始所長、現任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 ;1982年通過中美聯合培養(yǎng)物理類研究生計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就讀;1987年7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被佐治亞理工學院聘為副教授和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主任;2000年9月創(chuàng)建了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并擔任該中心主任;2004年擔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第一屆海外主任;2004年晉升為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終身校董事教授;2005年2月推動成立北京大學工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擔任首任系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2019年獲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首位獲獎的華人科學家。
科研成就
王中林教授主要從事材料科學和納米科學研究。他在納米材料可控生長、表征和應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重大影響力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梢赃@么說,王中林教授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都是開拓新領域的先驅,他已成為納米領域全球領軍人物之一。
王中林教授的研究團隊發(fā)現并開發(fā)了用于自供電系統和大規(guī)模藍色能源的納米發(fā)電機,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從環(huán)境和生物系統中收集能量的技術,可應用于個人電子產品、物聯網 、生物醫(yī)學設備、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機器人技術。王中林教授的創(chuàng)新成果為人們從日常生活的無污染來源中獲取大規(guī)模能源提供了一種革命性的方法。通過此研究成果人們有可能從海浪中獲取大量能量,并解決未來世界的能源需求。
王中林團隊還建立了基于壓電電子學與壓電光電子學效應的第三代半導體新的研究領域,并發(fā)現了六個新物理效應:壓電電子學效應、壓電光電子學效應、壓電光子學效應、摩擦伏特效應、熱釋光電子效應和交流光伏效應。
山溝溝里的金鳳凰
1961年,王中林出生在陜西省的一個小山村,1978年的夏天,王中林考進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啟了他成功的物理學生涯。后來出國留學,王中林選擇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中的考利教授,是高分辨電子顯微鏡學祖師爺級別的人物。這是在王中林日后的研究生涯中極其有影響的老師。
1987年,他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被聘請為副教授,到了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開啟了自己的納米學研究生涯。但由于沒有自己的實驗室,王中林只能白天在教室讀文獻,晚上去實驗室做實驗。
面對這樣的艱苦環(huán)境,王中林用三年的時間發(fā)表出80多篇論文,并被聘為學校終身教授。1999年,王中林和他的團隊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稱--納米稱,這為病毒學和分子化學方面都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測量器具。
發(fā)明摩擦納米發(fā)電機
王中林涉足于納米發(fā)電機研究源自于發(fā)現身邊的機會。2005年的夏天,王中林和他的學生做納米材料方面的測定,卻和理論結果相差100倍,為了驗證這個誤差,王中林足足驗證了一個夏天的時間,不斷猜想是不是假設的前提存在問題,是不是實驗的強度存在問題。
在一次一次的實驗中,王中林確定了納米發(fā)電機的研究方向。在納米發(fā)電機冷門項目研究中,王中林選擇堅持自己,直到一次實驗的誤差,發(fā)現了摩擦可以帶來電能;诖耍踔辛职l(fā)明了摩擦納米發(fā)電機,并且在國際領域獲得巨大影響。
摩擦納米發(fā)電機的問世代表了世界上發(fā)電機不再局限于大小。它可以對環(huán)境中微小變化反應并收集和利用能量。比如空氣的流動,引擎的旋轉,呼吸頻率的變化都可以為納米發(fā)電機提供能量。
王中林目前已經發(fā)布1500多篇論文,根據谷歌數據的記載,他的論文被引用二十多萬次。由于在納米領域的巨大影響力,王中林獲得了埃尼獎和愛因斯坦科學獎,這是第一位能夠獲得這兩項大獎的華人。
學有所成為國做貢獻
王中林在教育自己的學生時候,一再強調知識是重要的,但將學到的知識用來貢獻祖國,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最重要的部分。王中林心系祖國,始終沒有忘自己的祖國。
1992年開始,擔任了無數學校的教授,榮譽教授,并且和國內無數高校聯合。王中林在中美往返將近120次,培養(yǎng)出200多位華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其中的150多位參與發(fā)表論文,極大了擴張了中國學者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前年,王中林決定回國發(fā)展,中科院為他提供了200多人的研究團隊。
王中林的成功生涯滿足了世界上無數人對于科學家的最高期待,出生在小鎮(zhèn)最終成為世界知名學校的終身教授。從冷門領域逐漸研究直到成為世界熱門,他用他的勤奮,努力,堅持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納米科學。
對于世界來說,王中林是人氣極高,地位極高的納米科學家,對于中國來說,他是為把學到的知識用來貢獻祖國的愛國科學家。對于現在的中國,已經有更出色的環(huán)境和更良好的研究團隊。
參考來源:
瞭望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納米能源與微納系統研究的國際領跑者
清華大學出版社:戴宏杰教授和王中林教授獲得第九屆納米研究獎
渭南僑界名人--王中林
從陜西農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美籍院士,曾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