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已認證
川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已認證
隨著全球能源結(jié)構向低碳化、清潔化轉(zhuǎn)型,鋰(鈉)離子電池作為重要的儲能載體,其材料研發(fā)與性能評估已成為新能源行業(yè)的關鍵課題。而扣式電池作為新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測試和評價的重要一環(huán),其組裝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新材料性能的準確評估。然而,傳統(tǒng)人工組裝受限于操作者經(jīng)驗差異、環(huán)境波動及材料特性,存在組裝扣電效率低,批次一致性差等問題,制約了新電極材料的研發(fā)效率。隨著自動化技術的逐步興起,通過機械手或線性模組精準組裝扣電,有望解決上述問題。
本文基于川源扣電自動組裝平臺(ACAP系列),系統(tǒng)探究其在三元正極(NCM)、磷酸鐵鋰(LFP)正極、石墨負極及硅碳負極等典型材料中的適用性,通過對比分析極差、樣本標準差(σ)及變異系數(shù)(COV)等參數(shù),評估基于自動化技術組裝的扣電的一致性,為紐扣電池組裝的標準化提供理論依據(jù)與工程化參考。
1. 扣式電池的組裝流程
扣式電池的制備流程是電極材料從原材料粉體到成品電池的過程,其工藝精度與標準化水平?jīng)Q定了材料電化學性能評估的準確性。如圖1所示,該制備過程需經(jīng)過材料配比、攪拌,漿料涂布,極片干燥、輥壓、沖片、稱重、真空烘烤,再到電池組裝和測試。
2. 組裝扣式電池的痛點分析
當前實驗室及小批量生產(chǎn)中的扣式電池人工組裝存在顯著痛點,制約性能評估準確性與研發(fā)效率。主要問題包括:1) 極片卷曲難對齊:尤其單面涂布硅碳負極因薄且柔,輥壓后應力釋放易卷曲;2) 定位精度差:人工定位偏差導致極片偏移率高,影響電化學性能一致性;3) 同心度難控:依賴手感與經(jīng)驗,電極直徑微小差異導致裝片位置誤差累積;4) 過程不可溯源:異常測試數(shù)據(jù)難以追溯至材料、操作或裝配環(huán)節(jié);5) 批次管理混亂:人工記錄易出錯,信息不匹配導致數(shù)據(jù)失真;6) 交叉污染風險:同一工具接觸多材料易致正負極污染;7) 人員依賴性強:培訓周期長、組裝穩(wěn)定性差、良率低,高強度工作加劇疲勞與失誤。
3. HiCY扣電自動組裝平臺
HiCY扣電自動組裝平臺,是一款基于XYZ三維導軌與分區(qū)布局設計、集成全自動高精度操作與電解液快速浸潤工藝的儀器,實現(xiàn)扣式電池高通量、標準化組裝與測試。
產(chǎn)品特色
1. 全自動高精度組裝:三軸線性模組實現(xiàn)0.05mm定位精度;采用14爪轉(zhuǎn)盤快速吸取兩組物料,提升組裝效率;采用反裝解決極片卷曲組裝誤差大的問題;設備配備兩個組裝平臺,有效提升組裝效率。
2. 高通量高效率:設備支持一次性連續(xù)制作42ea紐扣電池,組裝效率20s/ea。
3. 電解液快速浸潤工藝:獨特工藝實現(xiàn)電池即裝即測,提升效率與測試便捷性,在鉚壓時對紐扣電池進行抽氣動作,使得電解液快速浸潤極片。自動注液模塊采用精密絲桿推拉式陶瓷柱塞計量泵,實現(xiàn)高精度定量注液(精度±3‰)。
4. 視覺檢測系統(tǒng):快速對物料進行圓心定位和外觀異物識別剔除,大大提高扣電組裝后物料的同心度。
5. 具備柔性:能夠組裝CR2025紐扣電池(兼容CR20系列電池)。
6. 數(shù)據(jù)庫建立:極片稱量時的信息通過電子秤無縫銜接到設備中,并建立對應的數(shù)據(jù)庫。
7. 用戶友好設計: 觸摸屏簡化操作,界面直觀,降低使用門檻。
應用案例
1. 人工與自動扣電設備組裝數(shù)據(jù)對比
如表1所示,硅碳材料充放電克容量自動組裝的極差值為11.70~14.70mAh/g,σ值約3.54~4.64,COV值約0.17~0.25%。人工組裝的極差值為13.40~23.74mAh/g,σ值約4.37~7.16,COV值約0.21~0.38%。從圖3可以看出,自動組裝與人工組裝的扣電克容量平均值接近,但結(jié)合表1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自動組裝的數(shù)據(jù)穩(wěn)定性優(yōu)于人工組裝。評估了硅碳半電池的電化學性能,解決了人工組裝中因操作差異導致的性能評估偏差,為新材料研發(fā)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
2. 對LFP正極片進行扣電自動組裝
如圖4左圖所示,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極差值均小于1.2mAh/g;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sigma值均小于0.4;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COV值均小于0.2%。如圖4右圖所示,每組首效的極差值均小于0.68%;每組首效的sigma值均小于0.23;每組首效的COV值均小于0.23%,這表明自動組裝的LFP半電池的電化學性能穩(wěn)定性且一致性較好。
3. 對三元正極片進行扣電自動組裝
如圖5左圖所示,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sigma值均小于0.39;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極差值均小于1.3mAh/g;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COV值均小于0.2%。如圖5右圖所示,每組首效的極差值均小于0.58%;每組首效的sigma值均小于0.24;每組首效的COV值均小于0.27%,這表明自動組裝的三元半電池的首效穩(wěn)定性和充放電一致性較好。
4.對石墨負極片進行扣電自動組
如圖6所示,每組放電克容量的sigma值小于0.69,每組充電克容量的sigma值小于0.41;每組放電克容量的極差值小于2.3mAh/g,每組充電克容量的極差值小于1.36mAh/g;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COV值均小于0.19%。如圖6所示,每組首效的極差值均小于0.60%;每組首效的sigma值均小于0.19;每組首效的COV值均小于0.19%,這表明自動組裝的石墨半電池的克容量波動小,首效穩(wěn)定性好。
5. 對硅碳負極片進行扣電自動組裝
如圖7所示,每組放/充電克容量的sigma值均小于6。每組放電克容量的極差值小于19.5mAh/g,每組充電克容量的極差值小于20mAh/g;每組充/放電克容量的COV值均小于0.31%。如圖7所示,每組首效的極差值均小于0.39%;每組首效的sigma值均小于0.17;每組首效的COV值均小于0.18%,這表明自動組裝的硅碳半電池的首效波動小??垭娮詣咏M裝設備系統(tǒng)有效評估了鋰(鈉)電正、負極材料電化學性能,保證了扣電組裝的一致性,為組裝紐扣電池的標準化提供理論依據(jù)與工程化參考。
4. 結(jié)語
扣電自動組裝設備解決了傳統(tǒng)人工組裝中極片偏移、電池一致性差、批次管理混亂等問題,將材料評估效率提升300%以上,為高膨脹硅碳負極、高鎳三元正極等前沿材料的研發(fā)提供了標準化測試基準,推動了鋰(鈉)電池材料從實驗室到產(chǎn)業(yè)化的快速迭代。隨著固態(tài)電解質(zhì)、金屬負極等新體系的崛起,扣電自動組裝設備需進一步突破超高壓封裝(>20MPa)、多物理場耦合建模等技術瓶頸,支撐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系統(tǒng)化評估,成為新能源材料創(chuàng)新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最新動態(tài)
更多
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